统计信息

索引号: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日期: 2013-06-13 00:00 发布文号:
公开目录: 统计信息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未知

2013年上半年劳务输出呈现平稳增长

2013年上半年,我区积极克服现阶段经济转型给劳务输出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工作力度,使全区劳务输出整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总体趋势是:省外输出人数较往年仍占较大比例,但增幅不高;区外省内输出人数增幅较大;市内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吸纳就业能力显著提升;非技能性岗位用工需求相对减少,技术性岗位用工需求增加,且工资增幅较大。

一、我区现阶段劳动力资源及劳务输出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农村人口76.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4018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2.8%。在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中,男性215万人,占53.5%,女性1868万人,占46.5%。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2142 万人,相对剩余劳动力18.76万人,外出务工人数约17万人。

全区劳务输出总数169802人,其中,有组织输出97036人,输出前引导性培训57693人,技能培训31695人;劳务经济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7.5%,劳务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53%

劳务输出人数虽增幅较小,但劳务经济收入仍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其主要原因:一是政府加大对扩大内需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辖区内重点工程陆续开工,促使绝大多数返乡人员就近就地向高技能、高收入岗位转移,提高了技能性收入和就业率,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增长;二是较高知识能力的劳务输出,改变了过去单纯的劳动力输出,逐渐向技能输出转变,收入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三是政府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的力度,使其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带动了技能岗位工资收入的增长,从而促进了劳务经济的有效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劳务输出品牌效应不明显。劳务输出品牌辐射区域小,行业少,影响高质量劳务需求信息的采集。

(二)劳务输出人员综合素质与劳务输出地用工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影响劳务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也影响劳务输出人员的劳务收入。

(三)劳务输出供求信息传播渠道窄,传播速度慢,求证难度大,导致可用劳务信息不能满足劳务输出工作的需要。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经济下行对劳务输出带来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劳务输出工作要按照“扩张规模、提高素质、培育市场、强化服务”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劳务信息、技能培训、劳务市场、组织协调四大体系建设,确保劳务输出人数稳中有增,劳务输出质量有明显提高。为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突出特点,倾力打造劳务品牌。劳务品牌是农民工最好的“就业名片”,区委、区政府应高度重视劳务品牌的打造工作,把“汉滨建工”、“汉滨数控”、“汉滨焊工”当作扩大汉滨劳务知名度,提升劳务输出产业质量、富区裕民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第二,强化培训,着力提高劳动力转移能力。以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依托,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搞好上岗前培训,培育有文化、有技术的合格劳动者。要进一步组织好“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阳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统筹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创新培训机制,引导和支持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主动与市场接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面向劳务输出开展特色培训,促进“盲目务工”向“市场劳务”转变,“体力型”向“智能型”转变,“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

第三,打造网络,努力提升劳务输出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尽快构筑以劳动力市场为枢纽,职业中介机构和输入企业为主体,镇、办劳动保障站所为基础的劳务输出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区、镇(办)、村(社区)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建议区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和东南沿海各省市用工需求,设立相应的劳务输入基地及办事机构,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库,使农民工有目的、有组织、有效益地外出务工,尽快使我区劳务输出走上有序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轨道。

第四,抢抓机遇,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要抓住近几年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动员组织辖区内劳动力从事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重点建设项目人力保障和劳务经济的双赢。

 

                              汉滨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