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索引号: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日期: 2010-12-13 00:00 发布文号:
公开目录: 工作报告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未知

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3日在汉滨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3月3日在汉滨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汉滨区人民政府区长 袁子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坚定信心,克难奋进,顺利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生产总值98.05亿元,增长1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增长2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亿元,增长19.7%;财政总收入8.45亿元,增长37.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2亿元,增长2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8元,增长26.5%;农民人均纯收入3364元,增长19.3%;人口自然增长率1.93‰,城镇登记失业率3.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6.14%。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牢牢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303个,当年完成投资41.9亿元,增长30.3%;6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1亿元。坚持把保工业作为保增长的关键,认真落实融资、贴息等保增长措施,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4户,规模企业达到52户;区属全部工业总产值28.8亿元,增长2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4亿元,增长50.8%。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努力增加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业总产值25.13亿元,增长5.3%;劳务输出17.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9亿元;生猪饲养总量90.8万头,增长16%,肉类总产量4.13万吨,增长16.2%;粮食、油料及蚕桑、蔬菜、魔芋、烤烟、茶叶、杂果、水产等特色农产品稳定增长;富硒资源普查全面完成,启动建设了建民市级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大力推进“家电下乡”,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新增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13家;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旅游业呈现勃勃生机,成功举办第九届汉江龙舟节,旅游要素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接待游客1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全力推进基础建设跨越发展。强力推进以交通和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瓶颈制约开始破解,中心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西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襄渝铁路复线全线贯通,十天高速公路汉滨段征地拆迁全面完成,安毛高速公路进展顺利。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吉田、大临路等建成通车,张坝、东五路等进展良好;新建通村水泥路1150公里,通乡油路83公里,三年累计完成通乡油路(水泥路)220公里,通村水泥路2570公里,实现了川道100%、两山90%的村通水泥路的既定目标。积极参与中心城市建设,江北商贸步行街、东西大街、文昌路、巴山西路改造等中心城市建设项目拆迁任务全面完成。建成沼气5100口,新建、维修集雨水窖5200口,新修基本农田1.5万亩,土地治理1万亩,小流域治理143平方公里,新修人饮工程112处,许家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城区周边改厕1520口,改水任务基本完成。汉江沿岸、城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金州广场绿化全面完成,全区当年绿化造林达16.6万亩。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扎实推进,文昌路强电入地改造工程圆满完成。
——竭力提高民生质量。加快实施八大民生工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完成民生工程投资7.1亿元。新建校舍3.2万平方米,“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办理生源地贷款1051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蛋奶工程”顺利实施,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果。疾病救治、防控和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受益率分别达到92%和73%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88万人,参保率达100%;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区二院门诊综合楼和25个乡镇卫生院开工建设,409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有效应对甲流感疫情,确诊病例得到及时治疗;计划免疫七苗接种率达到99.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8.2%。实施了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落实各类节育措施10560例,省级优质服务区创建进展顺利。城镇新增就业安置5167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379人。完成45个扶贫重点村、33个特困村、5个扶贫移民示范村建设,当年脱贫3.3万人。新建敬老院11个,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65%;9万余名城乡特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困难群众大病救助金额大幅增加;及时发放复退、伤残军人抚恤金和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稳步扩大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农民安居工程惠及3930人,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2144人。完成409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400个信息入村建设任务,成功举办第四届陕渝鄂川毗邻县(区)篮球赛等大型体育活动。双创工作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了城区市容环境“四乱”、西康高速公路沿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治理活动,改造民居1622户;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治等创卫技术性工作有序开展;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查处违法案件56起;恒口等9个乡镇成功创建省市级卫生乡镇,城乡面貌大为改善。
——合力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不断强化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领导包案为主的信访基础工作,省、市交办信访案件到期结案率达100%,自立案件1187件,结案率达87%,及时果断处置了一批群体性上访案件,消化了一批老案积案,有效遏制了不稳定苗头。平安创建取得实效,大同等4个乡镇被评为市级平安乡镇,社会治安满意率和平安建设知晓率稳步提升。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专项行动,打掉了一批影响恶劣的犯罪团伙。全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同比明显下降。防灾减灾和法制宣传工作成效明显。
  ——倾力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惠农补贴“一卡通”全面实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第二次土地调查、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稳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机制不断健全。公务员津补贴实现达标发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进展平稳。金融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步伐,成立了市财信担保公司汉滨分部,当年为企业融资5.2亿元,得众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运营,12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全民创业势头强劲。投资环境整治年活动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签约项目17个,总投资29.5亿元,开工项目14个,续建和新建招商项目完成投资近6亿元,延长、北京二商等国内知名企业集团落户汉滨。
——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政府系统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新闻、社会监督,主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联系,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建议,黄石滩水库渠系配套工程议案办结,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4件、政协委员提案233件。坚持依法行政,对重大事项实行咨询评估、决策听证、公民旁听和公示制度,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化解乡镇工资性欠款和“两政一教”债务1184万元,区直部门公用经费提高到每人1200元、乡镇公用经费提高到每人3500元、村级支出标准提高到2万元,离任村(社区)支书、主任生活补助有效落实,政府保障能力有新提高。电子政务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取得实效,极大提高了行政效能。积极推进反腐倡廉,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目标责任考评、政风行风评议和行政效能监察等工作进一步强化,法制政府、效能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全面推进。
时,统计、审计、物价、移民、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老区建设、金融保险、慈善事业、档案史志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回顾2009年的工作,昭示我们务必要进一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心凝聚到发展上来,形成人心思进的发展合力;把发展谋划到规划上来,绘制鼓舞人心的发展蓝图;把规划落实到项目上来,形成项目支撑发展的格局;把投入归集到招商引资上来,形成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把民生定位到终极目标上来,聚集财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把创新渗透到工作的各个领域上来,为发展注入体制、机制和科技活力;把稳定夯实到第一责任上来,为发展创造和谐环境;把作风整治到务实高效上来,下大力推进政府作风转变。
各位代表,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地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关心汉滨、投资汉滨、建设汉滨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大企业不多,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工业腿短力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项目缺乏,财政增长后劲乏力;农业结构单一、经营分散、商品率不高,农民增收难度大。二是制约突破发展的因素依然较多。机场净空、湿地保护等制约发展的瓶颈尚未消除,企业资金短缺与财政困难并存。三是维护稳定压力突出。信访、就业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日趋复杂,化解难度加大。四是少数干部存在责任心缺失、群众观念淡薄、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解决。
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要求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跟进省市发展步伐的关键一年,放眼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难奋进,跳出汉滨看汉滨,着眼未来谋当前,以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商贸活区战略,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主题,牢牢抓住扩大投资、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四大重点,以基础建设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全力加快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确保全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111亿元,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增长22%;财政总收入9.8亿元,增长16%,其中区级一般预算收入2.18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3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亿元,增长1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27%,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
确定这样的预期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基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需要。只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才能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才能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才能逐步缩小我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二是基于对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增多的认识。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没有改变,特别是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强化农业基础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而这些方面正是我区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区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省政府批准的月河川道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验区和月河川道工业园区的启动实施,必将为我区城镇与工业的加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十天(西线)、川陕高速公路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我区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将真正变为现实。三是基于区域发展战略所带来的发展信心和动力。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体会议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对加快发展的认识有了新的升华,全区干部创事业、群众创家业的热情日趋高涨,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汉滨已迎来突破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站在突破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
三、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把握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工业与农业、产业与基础、城镇与农村、当前与长远,夯实任务,狠抓落实,是今年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保持投资持续增长。要保证GDP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的增速,就必须不断强化项目意识,突出项目建设。推进项目建设支撑增长。不断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加大环境保障力度,全力支持十天、川陕高速公路、西康铁路复线及江北商贸步行街、文昌南路、南环干道等43个中心城市重点项目加快实施。逐一制定项目建设计划,明确时限要求,强化施工组织、质量管理、资金调度和环境保障,全力推进5大类58个区属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当年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抓紧34个重点前期项目的策划、可研、包装、申报和招商工作,确保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强化招商引资拓展增长。以引进大企业、瞄准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为目标,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调动一切资源,瞅准一切时机,精心策划组织,落实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及早做好西洽会等招商活动的组织工作。巩固扩大投资环境整治年活动成果,加大招商项目巡查力度,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经济目标考核和单项工作考核,推行招商引资行政服务不良记录,建立健全投资环境评估体系,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国内外客商到汉滨投资发展,力争全年招商引资10亿元以上。加大政策扶持助推增长。深化“五个一”工作机制,区财政继续安排500万元项目经费,建立完善财政贴息贷款、财信担保等机制。继续将项目建设列入对部门和乡镇办考核内容,鼓励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争项目,放开手脚跑资金。
以园区建设为抓手,确保工业提速增效。把工业的突破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园区化承载的发展路子,使全区工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速度不断加快、效益不断提升。大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要求,依托《汉滨区月河川道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机构组建、征地拆迁和基础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提高承载水平。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扶持和银行支持,加快建立园区融资平台。力争当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0万元以上,10户以上企业入园建设,入园项目投资1亿元以上。大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坚持人力、物力、财力三倾斜,项目申报、资金扶持、资源配置、环境保障四优先扶持政策,力争阳晨20万吨饲料、延长40万吨甲醇汽柴油、酱园10万吨调味品、春滋150吨双烯50吨黄体酮、秦东魔利胶囊、洪山豆制品等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当年完成投资12.8亿元以上。积极推进吉宇15万吨型钢、泸康酒业迁扩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成熟一个,开工建设一个。大力提升现有企业规模。对现有规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梳理分类,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对产品市场销路较好的江华水泥、健平水泥、大红门民荣食品、阳晨饲料等企业,想方设法促其开足马力生产。对成长性较强的泸康酒业、瑞雪食品、秦东魔芋、九龙贸易、谷丰米业、恒翔生化、恒丰纸业等企业,帮其加强品牌建设,搭建产销平台,扩大销售规模。对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恒圣高纯硅、江华钡盐、巴山丝绢等企业,加大支持力度,使其尽快走出低谷,步入健康发展。对泸康酒业、秦东魔芋、江华水泥等优势企业,要加强指导,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为成为上市公司做好准备。力争全年新增产值过5000万元企业13户,其中2户产值过3亿元、5户产值过亿元,区属规模企业达到60户。力促区属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以上,增长40%,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2亿元以上,增长50%。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研究《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新上项目一律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建设和生产。跟紧石煤综合利用项目,力促落户汉滨。积极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管理,支持企业抓好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实惠民政策,以农民增收工程为载体,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营方式,推广规模化、企业化、集约化经营,不断壮大产业经济、做大劳务经济,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壮大产业促增收。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坚持一村一品、龙头牵引、强村大户、集约经营的发展方式,把政策、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向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集中,推动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形成。抓好月河川道10万亩优质水稻、中高山15万亩地膜玉米、10万亩双低油菜,确保粮食总产达到23万吨以上、油料总产2.8万吨以上。以阳晨牧业、大红门民荣公司为龙头,发展培育10个5万头养猪乡镇、30个万头商品猪专业村、160个千头以上工厂化养猪场和2800户百头以上养殖大户,生猪饲养总量达到110万头,实现肉类总产4.8万吨。以巴山丝绢、巴山宝业为龙头,突出抓好工厂化养蚕、大户养蚕、多批次养蚕,力争实现发种12万张。以建民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龙头,以月河川道设施农业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基地乡镇和专业村,发展5000亩以上设施蔬菜基地乡镇2个、500亩以上专业村10个,新建钢架大棚样板10处,总产达到27.5万吨。以秦东魔芋为龙头,抓好27个乡镇魔芋基地建设,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5万亩,产鲜芋7.5万吨。依托水资源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重点培育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大水面养殖和特种养殖,力争水产品产量达到5500吨。新建高效优质茶园5000亩,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发展油茶3万亩,不断扩大烤烟、杂果、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劳务促增收。坚持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和就近转移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劳务服务水平,及时掌握用工需求,适时组织技能培训,搭建用工平台,使劳务输出稳定在17万人以上,有组织输出达到10万人。尤其是返乡的初高中毕业生要全部纳入培训范围,实现充分就业。深化改革促增收。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争取再流转5万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384万亩林地的勘界、确权、发证工作。继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认真执行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各项支农政策,确保农民政策性收入全额到位。
以扩大消费为引擎,拉动三产加快发展着力打造城乡消费平台。加快推进开亮农产品交易中心、莲花商务酒店、大中科技物流中心、天龙商厦等11个商贸项目建设,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5户以上。加快实施大南门净菜市场、兴安菜市场改造等专业市场建设;采取新建迁建、改造提升、规范管理等措施,推进城郊乡镇集镇市场建设;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果,加快完善商贸网点,初步形成服务半径合理、功能配套齐全的城乡市场体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努力将瀛湖和香溪洞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大香溪生态旅游区、流水仿古一条街、双龙溶洞、牛蹄岭战斗遗址红色旅游、银兴龙湾城市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全区旅游档次和品位;办好汉江龙舟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着力拓展城乡消费领域。积极支持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业发展,大力开发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继续落实好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具下乡工作。加快特色街区建设,培育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消费,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着力优化消费环境。狠抓市场监管工作,维护市场秩序,不断加强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9940个字符